中山樓是位於臺灣臺北市陽明山的多功能會議設施,
1965年10月動工、1966年11月12日竣工啟用,
由修澤蘭設計,
佔地約18,000平方公尺,
外型的中式宮殿式建築樣式為主要特色;
樓高三層,
內部設有可容納1,800人的會議廳(中華文化堂)、
與可容納2,000人的餐廳各一座。
目前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轄下的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負責管理。
中華民國總統在1996年改由公民直選前,皆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,而中山樓正是國民大會遷臺後的主要開會場所;
因此中山樓除歷經多次總統選舉,也是中華民國憲法歷次增修的會議所在地。
中山樓建築亦常為新臺幣鈔券、郵票的主題圖像,為現版新臺幣壹百元紙鈔背面的代表圖像。
興建之初,由於地基為堅石、軟泥與硫磺土混雜,建
築師在設計時將每根主要立柱依地勢與地質加長、加大,使之深入至硫磺土層以下,最深可逾12公尺。
為防止硫磺土對建築之侵蝕,以熱柏油澆灌柱子與柱礎,再以鋁箔油毛氈包覆,隔絕硫氣。
中山樓亦是全世界迄今唯一一棟蓋於硫磺口的建物,
硫磺口是日治時代的草山溫泉湧泉地,位於大會議廳之講台正下方,
早年供應附近溫泉旅館使用,為減低地熱,則以十數根圓管鑽入講台下方,使地熱沿管線噴出。
全站熱搜